1970年4月24日,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,中国正式开启了太空时代。为纪念长征一号火箭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50周年,4月21日,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召开专题座谈会,航天领导和院士..代表共同聚首,一起追忆往昔,展望未来。
一曲《东方红》开启中国航天大幕
“上得去、抓得住、听得着、看得见,是中国确定..颗人造卫星研制方案时中央领导的批示要求。”航天科技集团原高级技术顾问、东方红一号卫星技术总负责人孙家栋院士在座谈会上说。当一曲嘹亮的《东方红》响彻寰宇,中国航天人不负众望,圆满完成了发射任务。
为了完成任务,航天人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咬牙坚持、艰难攻关,终于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。
“一曲《东方红》 ,揭开了中国航天的序幕。”龙乐豪院士充满感慨。五十年前,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东方红一号卫星送入太空。那次发射,使中国成为继苏、美、法、日之后第五个把卫星送入太空的国家,中国从此进入太空时代,开启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。
老..们回忆道,..出场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,虽然只得到了进入太空俱乐部的第五个席位,但运载能力仅落后于苏美,处于世界第三的位置。东方红一号卫星也是从出生便站上了一个高起点。卫星总重173公斤,超过了前四个国家发射..颗卫星的重量之和。
“当时,长征一号火箭成功将东方红一号卫星送入近地点439公里,远地点2384公里轨道上,比美苏发射卫星的轨道都要高,并且一直到今天还在轨道飞行。”航天老..方心虎说。
东方红一号的划时代意义
在戚发轫院士看来,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,一举打破了前苏联、欧美等国家对航天尖端技术的垄断。“搞东方红一号的时候,我们没用一个外国的元器件,都是中国人自己造的。”戚发韧说。
中国运载火箭的“长征之路”亦由此开启。“我当时任长征一号火箭发动机副主任设计师,承担了二级火箭发动机的研制任务。”张贵田院士说。为了验证二级发动机上天的..手资料,他曾主动请缨去大漠寻找试验箭发动机残骸。
负责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方案论证工作的刘宝镛院士说,当听到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的消息时,他正在齐齐哈尔的军垦农场参加劳动锻炼。当时的他,冒着严寒,奔跑在农场广袤的田地里,寻找太空中的那颗卫星。
在座谈会上,与会..院士提到.多的一个词汇是“航天精神”。作为我国..航天工程,东方红一号研制攻关的岁月,构成了我国“两弹一星”精神和航天传统精神的内核。
“东方红一号开创了中国的航天事业,其凝聚的航天精神丰碑,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,献身航天事业。”作为青年一代型号“两总”代表,嫦娥五号副总设计师彭兢说。型号副总指挥方成革也表示,“中国航天事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,为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航天精神和..文化基因。传承航天精神文化财富,发扬老一辈航天人优良传统作风,是航天事业永续发展的根基和动力。
本文转自人民网,如有侵权请告知本站删除
Copyright © 甘肃榆鑫钢结构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甘公网安备 62012302000042号 网站地图 RSS XML
技术支持: 备案号:陇ICP备17001305号-1